5月6日,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司法局获悉,为扎实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日前,该局出台《全市司法行政系统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据了解,该《方案》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,以便民、助企、惠民、促和、关爱“五大行动”为载体,力求在今年内集中实施19项涉及企业和群众“急难愁盼”的民生实事。
重庆日报记者注意到,在“便民”行动中,《方案》明确提出,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,深化“证照分离”全覆盖试点改革,推广证明事项和法律援助事项告知承诺制,深入开展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,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、渠道一网通达、线上“一网通办”“全程网办”、线下“一窗综办”。同时,推动行政复议数字化转型升级,开通行政复议网上申请和“掌上复议”微信小程序,将于6月上线运行并向社会推广。
在实施“助企”行动方面,我市将紧密结合实际,量身定做一批“小快灵”法规规章;加强动态清理,重点对阻碍公平竞争的“壁垒文件”、有而不用的“僵尸文件”进行全面清理,并完善企业办事工作流程,规范审批行为,提高办事效率,发布“零跑腿”事项清单,努力实现让企业和群众办事“只进一扇门”“最多跑一次”。
而在实施“惠民”行动中,《方案》要求,将在律师、仲裁、公证、司法鉴定、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全面推行容缺受理、服务承诺、首问负责、限时办结、服务公开“五大机制”,强化信息集成,实施一体化服务,持续减时间、减材料、减环节,让更多事项一次性办结、最多跑一次,推进互联网+法律服务,努力实现“一次也不跑”。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如,律师代理不尽责、司法鉴定超时限、违规接案乱收费等,都将开展专项整治。
在实施“促和”行动方面,我市将深化“枫桥经验”重庆实践,完善大调解体系,推动大调解格局落地落实。建好建强人民调解“尖刀班”,整合力量解决“疑难杂症”,抓好信访积案、陈年老案、人多大案等“疑难杂症”调解工作,抓好重大工程建设急案调处化解。
此外,在实施“关爱”行动中,《方案》还提出,将开展志愿服务办实事,动员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广大党员和青年干警,充分发挥自身特长,积极主动参加科学普及、法律服务、法律宣讲、禁毒宣讲、送医义诊、应急救援、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,结合实际开展讲理论、讲政策、讲法律、讲科技、讲健康、讲典型等“六讲”活动。
来源:重庆日报客户端 |